把汗水彙聚,去澆灌五彩的花朵。是老師,為年輕的水手護航。
為切實引領青年開拓創新、奮發有為,中宣部、教育部首次從曆屆在崗的“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”和在讀的“大學生年度人物”中,評選出10名“最美高校輔導員”和10名“最美大學生”。
他們接力奔跑,不斷超越,譜寫出青春歲月中的壯麗樂章。
用心靈陪伴心靈
29年,足以讓青絲暗生華發。袁利的青春,在為一屆又一屆學生的奉獻和陪伴中,悄然逝去。來自重慶大學的她從事專職輔導員工作29年,先後擔任了105個班級的輔導員,累計教育引導學生2700多名。
“每天把簡單的事情做好了,就是不簡單。每天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了,就是不平凡。”袁利說。
“吐爸爸”——這是學生們對克拉瑪依職業技術學院輔導員吐爾遜麥麥提·艾麥提江特殊的稱呼。
“吐爸爸”是學院年齡最大的輔導員,也是從事輔導員工作時間最長的教師。他對全系的學生情況如數家珍:誰是什麼性格,學習成績如何,誰有什麼特長,誰的家庭情況怎樣,誰最近心情不好……對于他來說,這并非難事,因為“我愛輔導員這個工作,我愛我的孩子們”。
中南大學輔導員張金學32年前選擇了這份職業,“這不僅神聖,更是回報祖國的一種方式”。
幫助一個又一個有困難的學子擺脫困境,看着一批又一批學生到祖國各地建功立業,是張金學最驕傲的事。“同學們說,我辦公室的燈光就是他們心中溫暖的方向。而我認為,學生們是我需要關心的孩子和陪伴的家人。”張金學說。
用青春點燃青春
作為一名“85後”,武漢大學輔導員徐冶瓊有着強烈的好奇心。
和學生一樣,每一個新鮮事物,她都想看看是什麼;大家都關注的話題,她總想找找是為什麼。她将各種思考和啟發彙聚起來,産生出靈感、演變成思路、具體成做法,學生工作不斷創新,成為既有營養又有滋味的“精神大餐”。
在同濟大學輔導員李睿看來,青春是多彩的。
他為班級同學量身寄語,對照着每個人的現狀與理想,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和激勵;他邀請院士等以學業“問診”的形式,定期開展一對一指導;他帶領學生們用影像記錄生活,用腳步丈量鄉村,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……
北京師範大學輔導員任雅才,是同事眼中精力無限的全能超人,也是學生信賴的知心人和引路人。
在新生報到當晚,她指導學生撰寫《寫給四年後的自己》,鼓勵學生在成長的新起點深入思考;她與學生約定每學期寫“悄悄話”,幫助他們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階段性問題;她利用暑期帶學生到貧困山區支教,“夜間雖然被蚊蟲咬得傷痕累累,卻依然興緻勃勃地探讨如何更好地提升授課質量”。
“學生頒給我的‘最佳大夥伴獎’是輔導員最珍視的榮譽。”任雅才說,“青年人的青春路上,有我同行!”
用夢想照亮夢想
2012年9月,數千名上海交通大學新生上了獨特的一堂課——觀看校園原創話劇《錢學森》。這部話劇的制作人,就是上海交大輔導員汪雨申。
2001年留校至今,始終在人文學院擔任一線輔導員的汪雨申心中有一個夢想,就是讓校園成為美麗的文化源泉。18年如一日,他将文化育人的理念貫穿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,讓夢想之花開遍整個校園。
怎樣在中外合作辦學中做好輔導員工作?2016年,浙江大學專職輔導員王玉芬成為浙大國際聯合學院的第一批工作者,這是她反複調研、不斷探索的問題。
搭建起适合于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思政工作體系,王玉芬倡導文化體驗,講好中國故事,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每一個人的心靈,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土壤中鑄魂育人。
2006年9月,山東大學輔導員範蕊遇見了第一批學生,從此遇見熱愛與堅持。
為學生寫下1300多篇文章,100萬多字;“陌上花開”微信公衆号擁有粉絲近兩萬人,回答學生提問數萬條;專著《奔跑吧,青春——一個大學輔導員的工作日志》得到學生和同行高度認可;《愛情與婚姻》選修課每學期爆滿……範蕊說:“學生的信任與肯定是對我工作最大的認同,我願意付出耐心與精力。”
廣東技術師範大學輔導員陳小花常說:“我名叫小花,但也是一名園丁。”
16年來,陳小花帶出了5500名學子,用教育的力量點亮學生真善美的心燈。作為一名黨的十九大代表,她赴全國高校進行了近200場理論宣講。這位名叫小花的園丁,始終奔跑在引領學生成長的路上。
“園丁不嫌隴畝小,躬耕一線育繁花。”陳小花說,“我願意繼續紮根在一線,一花引得萬花開,讓祖國的花朵們綻放得更加燦爛!” (新華社記者胡浩 孫少龍)
【文章來源】新華網